25 年前只有 148 美元的我,现在阿拉斯加建起了最大的精神服务中心 | 华人口述史
口述|郑敏 采访整理|木子立风 全文共 5707 字 阅读大约需要 14 分钟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惠特曼《草叶集》如果说,仇恨亚裔的浪潮还能有什么助益的话,那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意识到:我们需要被看见,被听见。美国的历史是由无数移民和劳动者书写的,华人的历史,不管是多么渺小的个体的历史,都是宏大历史的一块拼图,没有你的历史,美国的历史就不完整。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历史需要被讲述,被传播。为此,《美国华人杂谈》决定启动 “华人口述史计划”,期待你的支持与参与。 来美国第一年,我第一次离婚 你知道吗,30 岁那年,我孤身一人来到美国,身上只带了 148 美元。 来美国之前,我在老家沈阳按部就班地出生,长大,求学,工作。上世纪 90 年代,我在沈阳当小学老师,拿着一个月 200 人民币的工资。23 岁那年我结婚生子。但是后来,我发现和丈夫二人并不适合在一起,想要离婚时,对方不同意。 1996 年我决定远离现在的生活,去美国。那时候,我基本上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也从来没跑过更远的地方。10 月 21 日,我将儿子托付好,报团拿着只有三个月期限的考察签证,抵达美国洛杉矶,我一下就喜欢上了美国。这地方哪怕端盘子都能挣 1500 多美金,比我老家工资高很多。我马上就决定留在这,也没有想过自己未来会如何,只想着能给我儿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25 岁的我和两个亲妹妹 那是 25 年前呀,出国旅游的人很少,想要移民的就更少了。我的家人朋友里根本没有一个人支持我,我记得很清楚,我妈听说我想留在美国直说 “要打断我的腿”,还好我没听他们的。这么多年,我没有一秒钟后悔过来美国,唯一后悔的就是来晚了。我要是早点来,再年轻一点,当年能来这上学就更好了。刚开始几年打工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我一直最盼望赶紧能把儿子接过来。 90 年代大儿子照片,拍摄于中国,他是我来美国的动力。大儿子后来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和心理专业毕业, 目前读研,准备从事精神科工作。 后来我靠着学英语申请到了学生签证,得以合法留下,然后开始打黑工。我第一份在美国的工作是当了三个月保姆,不然那时候都要没饭吃了;后来,我在罗兰岗(Rowland Heights)开始做服务员,踏上大多数华人新移民的餐馆打工之路。我打工不到一年,不但得到了老板认可,还得到了加薪。 我觉得只要在美国努力工作,说出自己真实想法,就会得到认可和尊重,这和我过去十年工作的感受完全不同。以前我在中国买自行车都心疼,现在凭着自己的双手,1997 年,拥有了第一辆自己的车,一辆二手日本卡罗拉,当时可真是太开心了。这期间,我一直惦记着儿子,但不能回去。不过,可喜可贺的是,我丈夫找了新女友,和我办理了离婚。 我们认识一周就结婚了 当时想着也没什么吃亏的地方 […]
因 COVID-19 被歧视,加州华人更需团结其他族裔支持平权法案 ACA5!
用平权法案来 “补偿” 少数族裔和女性等弱势群体。既然发现问题,别傻站着,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