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借诗还魂——旧诗与今人
邵燕祥
孔捷生兄的诗作以七律为主,沉郁幽邈,家国之忧上升为人性的审视,历史的权衡,非饱经离乱的一代人不能深味,更非坚毅勇猛之士所无从锤炼的。而人诗俱老,用典如随手拈来,令一些读者望而却步,但这非作者之过。诗界纷纭,固无须都作下里巴人。我谓捷生诗是当今的阳春白雪,不可或缺。请试说之。
一部中国诗史,内容从礼神祭鬼到兴观群怨,从天人之际到百姓疾苦,从生死角逐的世事纷争到寻常儿女的悲欢离合;体制从民间谣谚的局促短句,而杂言,而歌行,而五七言为主的格律由文人形成,而继之以长短句的突破,按谱填词以至自度曲,愈益自由,遂更有黄、梁诗界革命之提倡。两千多年间,以诗三百篇和屈赋楚辞领先,经建安,历唐宋,至明清,传世之作何止万千,源远流长,众体皆备。乡野小儿,启蒙功课,诗词雅语亦聊备一格。而历代执政柄者必欲利用读书人,以所谓道统维系其法统,开科取士,于为圣贤立言之外,试帖诗并成为敲门之砖。一成风气,朝野景从。原本人们相信“(诗者)思无邪”,后来一分为二,有了庙堂颂圣与击缶而歌之别。谈诗论文,也就不可“一言以蔽之”了。
诗体诗风,随时而变,陋俗所及,难免污染斯文。热衷逐臭之人,也要附庸风雅。拍马求官,献赋成为捷径,应诏唱和,史上不乏其人。但不管权力者如何“压低历史老人头”,尘埃落定,浑水澄清,是非美丑自有公判。
而诗中的思想和艺术,诗人的社会地位及出处,政治选择与写作实践,乃是互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不同层次问题。笼统断言所有传统诗辞歌赋俱属庙堂贵族文学,未免有嫌矫枉过正。往昔飞简传书的作者,虽多是仕宦中人,然他们维护古典传统的努力,似亦不必一概谥为孤臣孽子之行。他们坚持阳春白雪,更不可执所谓普罗大众化与工农兵喜闻乐见的规矩以裁量之。
今日中国的诗歌界,较之近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含白话文运动和白话诗即新诗运动)时期更形复杂。因当时中青年文化战士一举革传统诗体之故,咸与鼎白话诗之新,而同光体所率诗人俱沦为前朝遗老,中国诗歌另起炉灶,民间旧体诗作者恰亦成被烘烤的池鱼。丙辰之后,久受压抑的旧体诗,随同多年受压抑的新诗,几同时喷薄而出,此八十年代一时胜景也。然而诗也,诗人也,际此动荡,渐呈分化。左右殊途,朝野异势,反映于旧体诗者,初则有馆阁体,歌德凑趣,应景帮闲,继而老调重弹,以发扬传统文化为名以壮声威,借口向群众普及,主张旧体诗也要革新以至革命,甚至革掉格律,创为所谓新古诗云。貌似亲民,心萦魏阙。与之针锋相对,各地民间诗人不屑于此,纷纷命笔,自抒胸臆,一时蓬蓬勃勃,上承古人,下开新局,自成气象。其中颇有中青年辈,才情出众,底蕴深厚,卓然成家。海岳英华,不及一一列名。孔捷生兄,以小说发韧,其诗我称之为阳春白雪,贵在格调高古,有真性情,为己而作,诉诸知音,而非浮光掠影,随口开合,以为一时之宣传者。
或谓孔诗用典太多,适成阅读障碍。窃以为捷生腹笥甚富,然其用典,固非炫才耀己,实出于写作个性的艺术特色。胡适当年《文学改良刍议》倡不用典,出于彼时彼地语境,未可厚非,其若旅居新大陆,而诗中频出“翡翠衾”“鸳鸯瓦”,大是矫情滥调,自应排除之。而我国古典诗文之用典,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更足以唤起丰富联想乃至多义感受,更不论其所用得当,恰如成语,可收化繁为简之功,扩充短文小诗的容量。聂绀弩不仅用古典,且用今典,其用古典,且多有出自历代笔记小说杂著之僻典,人们但知聂诗语法每创新格,嬉笑怒骂,机锋独具,而诗人尝云“语涩心艰识者希”,则知者寥寥,深知者更鲜。晚年聂老语友人曰:写诗如同作案,解诗便成破案。然则诗中用典更类作案,力求瞭解故实以求作者言外之旨者,宁非欲循蛛丝马迹以破诗人谐隐之案乎!?
我知捷生用典之意矣,我愿不求甚解,如对李义山之《无题》矣。我是下里巴人式作者,然而我以为捷生并非故弄玄虚,其一句一词均有出处,不存楚天云雨之疑。正如所谓朦胧诗之争中,深受西洋诗歌影响的女诗人郑敏教授,曾有《诗的深浅与读诗的难易》之论,略谓诗深则读难,诗浅则读易;由此可知不但可有大众化之文之诗,亦应允许有小众化之文之诗。关键首在是否有价值之诗文,无价值之诗与非诗,大众化亦粪土耳,真正好诗,虽属仅小众能解亦可存可流传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还,我尝多次申说,新诗与旧体诗不必视同仇雠,中国现代新诗之产生,缘于求诗体之解放以适应思想之解放,在现代口语基础上采取非格律乃至无韵的自由体,便应循此所来径,继续发挥,扩展诗体自由创造的天地;并不排除吸纳书面语,间取文言辞藻,然大可不必向传统的旧体诗靠拢,以求归化。旧体诗如前所述,在其衍变过程中,有不变者二,曰有韵,其无韵者万分之一,曰有格有律有谱,其自度曲亦有数。二千余年各体代有经典之作。五七言近体诗至唐高度成熟。在古代书面语及口语基础上建立的五七言格律,从音韵、平仄、骈俪对仗各方面发掘了当时汉语的所有可能性,令声调相协,音义互彰,抑扬顿挫,气韵贯通,格律可谓完备精严,已成汉语格律诗体不可逾越的高峰。因此,我以为,现代汉语的新诗,古代汉语的旧体诗,分属不同的审美体系,应该双轨并行,共存共荣。一尚格律,一尚自由,立异将胜于趋同。
至于今人写旧体诗,自应为今人之诗,固不待言。今人诗间采现代口语,亦正如新诗无妨间取文言词汇。须知旧体诗中,如说“妇孺皆知”的白傅诗,“有井水处皆歌”的柳永词,概指白柳笔下近于白话或浅近文言且不用典部分;古典诗中流传众口之断句,更多为口语句式,语类白描,而非“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之属。明此,乃知大众化与小众化之辨。
我亦尝谓,新诗对读者是有选择的,“全民写诗”“诗画满墙”的时代,已被历史证明为荒谬。诗的读者只是泛称“大众”的一部分,即有文艺爱好特别是对诗爱好的,有相当文化水平和一定阅读能力的人;而新诗旧体对读者又各有双向选择,旧体诗作中,少数要求有更高文史学养之读者的,则更属小众化之列,则不仅为诗歌发展过程中所难免,且为继承古典诗歌传统乃至传统文化所不可偏废的一翼。“不废江河万古流”,殆此之谓欤!
以打油诗作者的我,乃为小众化的阳春白雪之诗辩,不避僭越之讥,盖作为古诗与今诗的读者,人人平等,畅所欲言,野人献芹,野老献曝,亦是不自由中小自由耳。
写于2015年6月14日
孔捷生《题襟集》
庚子雜詩
一
報降聖明河未清,歲來癘氣逼名城;樓逢崔顥莫題柱,鶴語悲吟是楚聲。
二
親裁聖斷掩城扉,檻外春帆看漸稀;九省縱橫皆塹壘,仙人騎鶴孰何飛。
三
吹笛蘆洲何限淒,燕來誰處啄新泥;東君亦錮花先落,櫻雪隨風過曲堤。
四
凶年翻覺懸壺易,舜日方知濟世難;哨響杏林成諑谮,驚瀾一鼓下前灘。
五
煙鎖何嘗三戶楚,劫來適值十年秦;一塵墮世如山重,呵壁寧無寫字人。
六
劫火焚樓兩百年,鶴鸞呂祖各登仙;堯封久廢祝融殿,誰引青燐化紙錢。
七
盛朝羊犬一何多,爭睹曹瞞弒華佗;刮骨憑誰消此毒,隔江猶自起紅歌。
八
臨屏驅癘坐銘功,顧盼諸夷足自雄。太祖一崩無霸主,新衣攬鏡背黃童。
九
攘夷桃劍氣崢嶸,召罷飛符酒一泓;百二年來庚子烈,義民猶祭大師兄。
十
嘗見仁醫能赴鼎,復聞國士不封侯;長江湧雪連沙下,扣楫自分清濁流。
歲近端陽
刻木殊深猶易銷,賽龍花鼓遏歸潮。悉焚青竹灰中盡,誰撫素弦琴尾焦。人已非惟城郭故,鶴忘返詫歲年遙。紙幡吹斷朱幡續,厭聽鵑魂啼徹宵。
破夏
新蟬例逐燕翎來,破夏頻驚海上雷。洞鑑芳鄰今折鼎,幸平逆豎夜吹灰。謁陵荒久餘鳴蟀,賜夢恩深續勸杯。欲寫前題蒼蘚外,槐花更落幾多回。
【2018年卷】
即事有感
黃天訛立雀驚啼,左袒趨朝息諫鼙。鉤黨最疑聯闕北,箭書偏急嘯雲西。徽宗久禪欽宗老,蟻夢難醒鹿夢迷。尊極瑤圖誰潑墨,惟從草澤聽鳴雞。
讀《余英時回憶錄》隨筆六題
鄉居篇
八面驚烽鎖莽山,髫齡鄉國土花斑。峒中七歲千年事,穎脫桐城卷帙間。
皖西篇
劍履真能止夜啼,虛勞麟筆證鴻泥。虜塵指在叢山外,一寨紅旗踞皖西。
瀋陽篇
青襟抱玉入遼東,風鶴盈城聚五戎。書劍囊螢寒角裡,銅崩未艾已聞鐘。
上海篇
獨上洋樓數落星,池灰看覆水門汀。秧歌赤地真符讖,只惜當時張愛玲。
北平篇
薊門一入塞笳涼,過雁驚弦唳大荒。銅虎陣雲高不散,金台闕月晚難黃。再臨京洛衣冠異,惟戀燕園翰墨香。悵別未名湖上影,忍教青鬢對炎陽。
剖蚌篇
駑馬馱經詡獲麟,百年難滌後前塵。西潮漲汐誰珠礫,舊服遺繩自寡均。遽報雲中邊角急,爾來隴右驛烽頻。陳胡曠士皆眠草,聒殺神鴉玉鼎新。
註:土花指苔蘚或金石被泥土剝蝕之痕。《皖西篇》指余英時回憶錄寫到高敬亭部搶掠綁票,鄉民一夕數驚。池灰指兵燹灰燼。銅虎即兵符。舊服指傳統服行之事。陳胡指陳獨秀、胡適。
【2017年卷】
寄梅齋詞長
每為談詩久駐輈,梅邊柳外踏青疇。旗亭人唱王之渙,長笛聲飛趙倚樓。不覺虛舟橫野渡,何時卜築近滄洲。菊齋自隱雕龍客,獨向空山憶解裘。
大春詩兄賜墨
走檄南衙慵醉眠,大頭額上薛濤箋。何青青句雙鉤外,真落落懷三徑前。負劍愁人多背井,濯纓儒俠每投淵。兩皆秀木難為棟,推甕醒狂要罵筵。
註:雙鉤指毛筆字的一種握筆方法。
瀛洲紀行
冬山河
驟鼓降龍復射潮,河清憾未海烽消。惟巫祝遇西門豹,折柳無庸到灞橋。
烏石港
煮海猶存烏石懸,夷歌幾處斷雲邊。遷人到此午潮白,卻話先民初渡年。
鹿耳門
鹿門淘剩舊灘聲,一角殘旗捲大明。國姓湮餘埋國學,郡王誰識是延平。
太魯閣
休言蜀道難,絕壁鎖雄觀。澗險龍吟碎,雲封鶴語寒。還家不看嶺,度隘欲迴鞍。十萬軍聲寂,羈魂一醮壇。
台北四章
鼎革
在昔霜笳颭水湄,壺天所慮赤烏移。南枝生本北枝樹,鹿夢醒須雞夢時。一兔走衢鴻印爪,幾人赴鼎豹留皮。為公莫驗青衣讖,最是蒼黎辨艾芝。
註:雞夢為死亡之兆的典故。青衣讖指君王被俘、受辱。
民脈
蒂落金瓜石蘚斑,青龍臥嶺眺瀛寰。漸淘赤壁成沙岸,不覺春風度玉關。鯨浦舟焚符璽去,鮫人市散夜珠還。秦餘冑裔皆知漢,指在榕堤淡水灣。
註:金瓜石、青龍嶺均在大台北區。
海岳
何計夷洲息海烽,崖門知沒幾艨艟。楚镡豈在刻舟處,趙璧難完鼓瑟功。風牧雲追南雪白,魚棲樹擁北桃紅。原鄉遠寄驚波裡,逕向青山演大同。
註:魚棲樹指灘涂紅樹林。
原鄉
擊楫遺音漸不存,居彝從此慣聽猿。瘴溪迴處山歌落,煙壘寒餘坊市喧。才覺稻埕能立鼎,翻聞艋舺已開藩。紫垣應曜滄浪北,獨見濤頭走白黿。
帝魂
異骨誠難入土安,生徒各赴玉樓寒。赤龍墮後祥霾紫,青蓋裁成寶篆丹。庶出石麟尊廟姓,新妝粉蝶撲勾欄。膺符易畫鍾馗扇,不使陵台帝輦單。
海烽
馭浪戰艟擒水犀,珠崖報已障丸泥。韜光久耐廿年冷,猛志能教萬仞低。卓氏當壚焉姓麥,周疆肯德不鳴雞。氓黎義膽真銅柱,一指虞淵薄海西。
【2016年卷】
紅羊雜詠
其一
得水蒼龍幸鄂州,白雲倏逝紫雲浮。壁間崔李謾乘鶴,江表龜蛇驚落鷗。蜃氣一從千丈起,鯨波更待十年流。漢陽樹朽昔人去,遺讖疑埋鸚鵡洲。
其二
太史宮餘麟筆輕,國朝前古總難清。劇哀焚典擎旗去,叵奈喧笳奪魄鳴。皂帽當時驚赤袖,白冠異代又氂纓。岐黃刮骨誰關羽,依舊丹砂餌蟻氓。
註:白冠氂纓指古代士大夫戴上獸尾作纓的白冠,自請其罪。
其三
事往渾忘曲突薪,紫微緯象熠勾陳。南宮賜絹裁丁未,北海貞龜問丙申。七八年期終驗讖,尋常相格易封神。丹房盡刺青童舌,莫笑新衣已著身。
其四 沁園春
古來開宗,難於立極,餘皆等閒。使諸王異姓,褫衿赴鼎,群才入彀,懷璧投環。社稷何輕,蒸黎孰重,墳典終須埋斷垣。行當此,合紅羊有劫,徒辯風幡。
奢言換了江山。今猶昨,風雷指一彈。記朱綾盈袖,芳年破立,玄圭奉廟,遠志追攀。血胤瓊枝,草蛇灰線,復見金人捧露盤。岐山鳳,幸宮槐驗夢,帝子回鑾。
其五 念奴嬌
離鴻照影,是當年羅克,鬢青顏赭。老舍沉潭何處覓,一徑桃蹊開謝。偶聽鷯哥,浪啼前事,謂再無來者。又真龍誕,紫煙紅曲盈野。
時仰毓聖綈緗,文星曜北,麟史知誰寫。半百年光隨轉燭,回首空空如也。唯物唯心,孰楊孰墨,萬事尊宗社。正西湖上,瓊花看綻今夜。
其六 賀新郎
白草纏殘戟。李陵台,明妃朔漠,一望無極。窺殿流螢猶諳憶,舊日寧王怨笛。汴京事,亦成鳴蟋。舐鼎壽王高議在,易請神,神送殊非易。犬彘耳,誅何惜。
燃萁試玉煙痕直。又何辜,紅爐九轉,黃台三摘。今昔同袍多謀逆,塵暗胡琴趙瑟。更幾許,天風潮汐。別了螟蛉開聖曆,幻弓蛇,總是君王癖。休說古,駒過隙。
註:壽王議鼎,典出漢武帝寶鼎出土, 群臣賀帝得周鼎,惟獨壽王指此非周鼎,“天祚有德而寶鼎自出,此天所以與漢,乃漢寶非周寶也。”
瀛洲
南雪紛霏度嶺梅,彫殘盡入錦灰堆。國朝遷鼎黨朝立,泥馬沉江鐵馬來。屢借東風頻祭纛,新膺民命又登台。穆王遺恨瑤池遠,更待仙桃熟一回。
註:周穆王赴瑤池會西王母,見李商隱《瑤池》。
讀《祝福》
西河一慟曙星沉,沒字頹碑碧蘚深。野有巴人歌白雪,世稀朝士哭青衿。久傍高門成柳嫂,每嗤匹婦嫁祥林。焉知廟檻埋魂未,驀見灰蛾撲燭芯。
瓜瓜詞
慣曾虎擲與龍拏,不食黃台抱蔓瓜。好憶後庭歌玉樹,居然西海狎瓊花。寧榮府敗曹侯隱,秦晉姻空寶鑑嗟。槐館霜鐘槐國滅,絳珠還淚泣津涯。
註:虎擲龍拏即龍爭虎鬥。下句見唐太子李賢《黃台瓜辭》。槐館指學堂。
烏台讖
黃門見逐柳河東,花謝玄都紫陌空。御懨徐妃妝半面,閭防處士議重瞳。竊桃方朔止饒舌,眇目鴉兒宜挽弓。十步坫壇刀斧伺,幾人諤諤對秦銅。
註:柳河東為柳宗元。鴉兒為晚唐藩鎮沙陀人李克用乳名,李克用眇一目,畫師為其繪像以彎弓待射掩其疾。秦銅即秦鏡。
帶魚侯
何戡項上可存頭,錢趙王胡概不留。白卷呵成真鐵券,丹旌指處即金甌。剖符恨未珠還浦,叱石奮憑鞭斷流。別易見難誰薦血,小周后遜小周侯。
丙申春夏
弱絮窺簾繾柳煙,黃榆貫朽散青錢。遙瞻背日銜蘆鳥,曾度薰風瀉雪天。粉杏墮泥應化鬼,白萍過海謾登仙。榴花消息聒蟬外,燕沒街簷不記年。
重讀魯迅
太廟神鴉幾擇枝,烏篷空曳日光移。趙爺連鎖咸亨店,阿貴猶眠土穀祠。賜夢半酣呼黍熟,負糧同去執鞭隨。夏瑜化蝶休回顧,老少昏燈煨藥時。
魏則西
醫人醫國有苓蔘,玉箓丹經百度尋。雞犬仙凡憑舐藥,記當爐鼎餌千金。
雷洋
錦衛威棱逼繡帘,良民行止在低簷,免於恐懼成何世,聖代金吾令更嚴。
婚誓
畫眉深淺競妍姣,天下瑤章一大抄。欲赴高唐先變姓,恩銜雲雨到鸞巢。
蓬壺
玉斧山河王氣鍾,蓬壺恨不貢烏龍。小周去後南唐滅,秘殿何人侍太宗。
註:小周后為李煜第二任皇后,南唐亡後宋人繪有《熙陵幸小周后圖》。
題屏
豈無衙戟鎮烏台,天末劉郎去復來。奈是陽秋看未識,桃花錯雜菜花開。
批命
夫貴糟糠易下堂,蔡姑鬢綠悻無郎。烏蠻更有文君寡,議鼎壽王論不祥。
偶得
立朝彌久莫能臣,況失藍翎舊率濱。有帶魚侯諳火器,請纓留島不留人。
林昭
螓首擎燈赴九幽,國恩何重莫言仇。無多墨客哀黃鳥,卻慟南唐大小周。
隨感
禹壤輿圖起豹韜,雞坊霸略在狸膏。國朝偏有燭燈諱,豈獨蒼黎泣阿毛。
五月有感
塞馬過壕負楚弓,朱幡倖免九州同。已疑異制萌歧旨,謾向殊途說一中。鯨背縱無先代險,龍淵徒恃昔人雄。孤兒亞細亞誰是,悵數蒼生未屬公。
註:鯨背指水面,劉禹錫句“日光吐鯨背,劍影開龍鱗”。龍淵為寶劍名。
五月歌台
紅羊一遁久欷歔,道士丹崖墜白驢。烏有鄉愁頻哭廟,朱雲檻折枉牽裾。飛歌玉樹後庭滿,禳鬼蒼生前席虛。恨極風雷招未至,詔遺衣帶奉陵廬。
註:紅羊指丙午丁未之紅羊劫。墜驢典出華山道士乘白驢入開封,中途聞趙匡胤登極,大笑墜驢曰:“天下於是定矣!”
李怡八十壽辰有寄
危時方識歲寒心,老鳳欣嘉雛鳳吟。從俗從龍偏傲世。汲河汲井自分襟。紫荊昨夜凋黃傘,丹筆由來殫血忱。莫謂桑榆花不著,春幡化碧更蕭森。
無題一束
其一
先朝涉世恨青蔥,燭斧帷深終掌戎。豹革橫韉消髀肉,貂毫走檄散頭風。秦磚猶辨劫灰黑,臣節惟看戰旆紅。異姓王今多奪爵,鳴狐更在武關東。
其二
玉麟剖卵誕東堂,裂石啼聲凜彼蒼。煬帝未崩恭帝立,前塵已淡後塵揚。唾龍涎可明天憲,授赤符堪懾上皇。掩卷開屏皆賜姓,宗祠鑄鼎禁攘羊。
註:攘羊典出《論語》,意即指認自家過錯。
其三
亢龍一出九河倾,內監鳴鞭肅鳳城。麾下盡多新將校,朝端漸少舊公卿。荊人獻玉誠難卻,齊虜射鉤芟易平。洪憲璽符猶百日,謂何東闕遽休兵。
註:齊人劉敬勸諫,被漢高祖斥之“齊虜!以口舌得官”。射鉤典出管仲箭射齊桓公以阻其繼位,射中衣帶鉤。
其四
龍庭匡復到臚傳,魯鎮趙爺烏桕蟬。紫紱聞韶欣辮在,白魚入舫感河遷。曆逢民國時非命,卷掩風波心喟然。一代若能如一代,蟠桃詎待歲三千。
註:魯鎮與趙七爺見魯迅《風波》。白魚入舟為周武王出師伐紂的祥瑞之兆。
其五
折檻何人赴習池,丹書未必賜瓊枝。漢廷久泯東方朔,祅火獨明中土祠。灞上將軍工舞舌,殿前卿相善占龜。借籌別有梁紅玉,救趙奇兵逼海湄。
其六
蛟鐔小試倏驚旬,天半殘鱗未是春。恩渥網涯俱有姓,邸傳宇內已無倫。萬方遂爾思朝漢,三戶何堪詡滅秦。赤伏符歸光武後,戈矛杯酒豹篇新。
註:杯酒戈矛為傾軋典故。豹篇即兵書。
春夜寄古華(折腰體)
興廢無由到笠蓑,百年幾見歷陽波。蕭何拭淚驅韓信,魏武存心殺華佗。何期主聖封章少,竟至河清鼓角多。白雁傷弓巢汨渚,只疑秋赦又鳴鑼。
註:王秋赦為古華小說《芙蓉鎮》裡的人物。
丙申春詞四首
春寒
縑帛無書寫雁翎,卅年閱盡幾飛星。一從野渡辭雄劍,倦折官梅近灞亭。瓊鎖烏頭消讖白,笛吹牛角度關青。犬疑客拂柴扉雪,卻是簷冰墮鶴庭。
春運
城半巷空知歲闌,九河霜雪撲歸鞍。杏籬煙浦經年別,紫陌青門咫尺難。驛至多歧非蜀道,居尤不易是長安。黃童白叟燃燈坐,猛聽履聲過井欄。
春晚
難忘見說是今宵,五十年徂幻鹿蕉。虢國夫人新按樂,太平公主已還朝。懿昭赤鳳飛霞帔,殿敕金科繞玉簫。饒使大明宮女在,白頭何處話焚椒。
春興
靖節橫琴虛鳳弦,雷門去鶴唳青田。已疏梅倚未黃柳,將進酒吟長吉篇。無任蟾壺吞玉漏,只藏鱗羽雜蒼煙。錦帆又攬懸桅月,李白騎鯨不上船。
【2015年卷】
秋感二首
其一
窺鼎紅巾來隴右,橫江鐵鎖朽如斯。諸陵石馬南奔日,兩宋宮娥北渡時。謾有一中容各表,從無異制可相知。陣前聞折秦良玉,過嶺夷歌起素姬。
其二
澠池廢後蓋幡新,完璧難憑鼓瑟人。玉璽何妨歸日角,獅城且賦沁園春。北庭遠甚慵爭鹿,斷骨寒兮早易筋。落地榕鬚根海宇,島彝尊憲不尊君。
註:其二為轆轆格。澠池會趙王為秦王鼓瑟。日角隆准為帝王之相,李商隱句:“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重慶和談時毛填詞《沁園春》。
乙未天京大閱
其一
灞上彭韓泣楚囚,棘門旗鼓耀貔貅。金雞露重方懸榜,絳闕霾銷好倚樓。雄主信能開一代,祖龍應未占千秋。蝦夷解甲猶貽患,消得蕭牆幾寇仇。
註:彭韓指彭越、韓信。棘門灞上典出《史記》,匈奴犯邊,漢文帝勞軍,棘門和灞上兩處軍營均能直馳而入,獨是周亞夫領軍的細柳營禁入。金雞指古時豎立金雞竿大赦天下。
其二
承平幾度見兵戈,猛憶天衢萬騎過。靖難當時多絳灌,佑唐從古重沙陀。武王秋點孟津會,鉦鼓旗開敕勒歌。折箭盟虛爭避席,宗蕃獨少北新羅。
註:絳灌指左袒安劉的漢絳侯周勃和潁陰侯灌嬰。
祭外祖父
外祖父為廣東台山人,燕京大學法學院畢業。抗戰初起即投筆從戎,任四戰區司令部政治部上校幹事,參加過桂南會戰,民國廿九年殉國,時僅四十歲。
其一
牙帳書生黃絹辭,蒼梧聽角寇烽瀰。幾星寒玉眉間尺,半箧奚囊馬背詩。此去龍城埋骨地,適逢乾旦蓄鬚時。更哀劫後陵為谷,鼎折魂飛不復知。
其二
兒孫四邑覓遺忠,驚睹崖門貫日虹。未必稼軒能說劍,獨非崇煥慨臨戎。河經馬飲蛟吹浪,嶺自兵屯堞舉烽。休問狄侯誰佐幕,上元三鼓下南雄。
註:狄青於上元節智取崑崙關。崑崙關又稱南雄關。
其三
飄蓬書劍想陳琳,蠻竹封枝獸碣沉。四十年韶光轉瞬,三千里瘴雨蕭森。其誰鑑者洞肝膽,何以鐫之認鋏鐔。攜一壺漿無酹處,霜猿嘯斷白茅深。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十首
長城謠
侵雲獵角逼長城,邊警頻令檄羽輕。焉有輟耕還賣犢,已无可忍始言兵。深壕夜火傳諸姓,細柳秋笳肅五營。霜匣驚鯢堪斷玉,幾州龍血此中傾。
盧溝橋
永定金堤無限波,人言此系小黃河。一從曉月堠亭墮,九土蒼生野塚多。趙璧償城羞卞氏,燕丹赴義起荊軻。危邦謾託秦庭哭,橋畔柳蒲俱鸛鵝。
南京
大角芒星垂白登,睢陽無齒折金陵。下關盡戮長平卒,西市誰呼上蔡鷹。駝陌烏衣應末劫,雨花血石孰為凝。六朝多有傷心地,莫向秦淮問廢興。
台兒莊
五家兵合獵中原,屢敗哀師鹿塞存。逐日霜戈先化杖,提頭死士尚依垣。白蛇北走黃河折,朱雀回望玄武昏。客過徐州多弔古,昊天問恤幾忠魂。
花園口
一走淮淝風鶴淒,忍看諸鎮潰丸泥。寇聞半渡猶精甲,河信危懸伏水犀。孤掌安能全禹甸,幽懷誰不慟生黎。澤虞已老安流未,紫蓼黃蘆守故堤。
西南聯大
二陵烽燹及綈緗,徙鼎驚川一葦航。祠廟井垣多塹壘,琨瑤箭竹此黌堂。永嘉不渡陳寅恪,犀燭誰傳殷海光。國士從來徽世祚,西南豈是舊蕭梁。
註:蕭梁指南朝蕭氏梁國。
汪精衛
未引刀兮惟引頸,少年節烈命難違。青牛一去瘡痍滿,白鶴不回城郭非。文遠當知關羽寨,建康又換絳藍旂。南唐春水東流處,雙照樓前燕子磯。
註:張遼字文遠。
飛虎隊
高天轉粟雪雲寒,飛虎西來慨瀝肝。白犬丹雞同質誓,駝峰蜀道孰為難。神雕夜半連星墜,遺墨燈前帶血看。今適舟中多敵國,銅仙無淚落金盤。
遠征軍
七擒縱罷柘弓閑,堠火復嚴南詔關。列國壇場刑白馬,一軍猿鶴下烏蠻。渡瀘屢厄桃花瘴,蝕血漸成貞竹斑。前後出師應有表,鐃鼙千里唱刀環。
國殤
榆塞久埋三尺劍,龍沙誰辨七星文。虎頭夜向戎符合,猿臂曉同昆玉焚。數喋血千餘戰伐,盡成仁百二將軍。何期勳業歸秦隴,白荻如幡醮亂墳。
——寫於乙未新秋
鯤島
蛟螭戰罷各登歧,正朔河圖問洛龜。周禮已淪新寶鼎,楚弓還失舊蠻彝。但逢驢歲始銜璧,難得麟符不授私。藍綠莫非瀛海色,更無一個是男兒。
註:驢歲指十二生肖之外子虛烏有的年份。
海氛
誰騎鰲背釣輿圖,三寶帆歸已徙珠。銅柱暌違輸薏苡,水犀應自貢珊瑚。熙朝睿斷蕃疆近,精衛信填滄海枯。永樂樓船終不返,留憑羽客話方壺。
註:銅柱即界碑,漢代馬援征交趾,立銅柱為漢界,並載能避瘴氣的薏苡移植中原。方壺為傳說中之海上神山。
憶普林斯頓二首
其一
遷客虛舟涉大川,斷鴻極浦避驚弦。羝如產乳方歸漢,士每臨危幾赴淵。偃草無風狐奔野,焚芝一炬鹿尋泉。獨非儒哲剖秦學,得見銅人沒楚煙。
註:當年普林斯頓同仁多住奔狐Fox Run、鹿泉Deer Creek兩處公寓小區。羝即公羊,《漢書.蘇武傳》匈奴“乃徙武於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
其二
雲橫雪擁莫悲麟,未斷魂焉度此身。曾枕珠河雕玉蚌,早泅逆水濯纓塵。顏瓢不識嗟來食,桐尾先焦爨下薪。數載膺門知豹變,相看誰是白眉人。
註:《後漢書》載,吳人燒桐為炊,蔡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遂作焦尾琴。膺門指德高望重者門下,見《後漢書.黨錮傳.李膺》。
落英偶拾
罵曹
擊缶酣歌振綺襦,席彈腹劍未當誅。停籌破釜知誰是,偶失丹心在玉壶。
高女史
朱封詎予井閭聞,螓首刑黥鎮逆氛。泣獄於今無廷尉,教從七誡辨深文。
南洋
豈憑張羽使生埃,鯨背揮金別起台。多壘海氛龍困日,迎鑾息壤見蓬萊。
紅場閱兵
玉槨朱陵峙兩宮,青梅正熟好觀戎。秦王破陣龍笳過,當道檀車列老熊。
新羅
左袒安劉帳偃戈,旋聞絳灌戮新羅。血盟戰塚青鴉噪,毋向遼東浪死歌。
璦琿
漢帛曾隨塞雁歸,黑龍禹甸久暌違。牧羊旄節今何在,翻說璦琿羝乳肥。
東方之星
泣血曹娥魄未招,九歌聞亦譜虞韶。鮫宮一去竟何幸,已攬滄江上下潮。
小周侯
長門恩寡走司馬,太液池深殖帶魚。六國亡緣湮火器,平倭功在獨輪車。
蘇姬
緬玉馱來煙瘴間,恩垂白象貢烏蠻。畫圖未識蘇姬面,焉得黔黎效犯顏。
李家公主
長寧公主玉凝脂,瓊樹金蓮曳碧墀。九子鈴搖黃敕急,睿宗已禪李隆基。
留守兒童
擊壤堯民逐轉蓬,棄遺頹壁對衰翁。杜陵三吏复三別,獨少前村竹馬童。
戶部
先朝閣老舊斜封,相馬孫陽不相龍。刑部已降清戶部,東門吠犬亦狐踪。
股災
地陷方欣有洞天,介鱗魚腹例升仙。熊災料是興邦難,新進青詞好侍筵。
廣場舞
不是紅歌不慰懷,吳綾羯鼓動霾埃。開元庶舊逢天寶,舞斷霓裳始下來。
方士
蒼生問罷託玄靈,聖代禎符證不經。肘腋弓蛇杯底見,獻桃王母下仙屏。
訟師劫
街禁黃門未放衙,河清獻馘尚篩沙。鍛爐官法銷頑鐵,雀角芟夷更鼠牙。
堯年
南都一夢到羅浮,啟泰疑非舊冕旒。伯嚭翻聞新晉爵,炎黃諱莫說春秋。
艾未未
虯髯攬鏡笑鉗髡,大堰河猶一脈存。極眺扶餘應有國,滄溟逆浪好騎鯤。
失題
七言堪陷幾長城,未繫黃門已結纓。正定龍興應覽古,須憑鉤舌諡顏卿。
祥霾
黃蓮聖母照紅燈,九廟危旌仰撫膺。忠憤草萊惟有漢,於祥霾裡看龍騰。
聞事
鳴狐假虎孰同丘,決獄何煩待肅秋。雪霽臂鷹原上獵,腋茸罄盡始焚裘。
周子瑜
未信紅綾縊玉環,妖星疑墜綠蘿間。六軍夜警凌波曲,遼左爭擒謝阿蠻。
蓬壺
蓬壺失馬楚遺弓,俚巷何人唱大同。顧曲周郎今已矣,空餘錦纜鎖艨艟。
銅鑼灣
丹書北寺達南隅,關牒何如動虎符。上國寧無飛將在,赤車已驗五單于。
註:廷尉泣獄為刑獄官吏同情犯人而下淚之典故。絳灌為漢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羝即公羊,典出《漢書.蘇武傳》匈奴“乃徙武於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曹娥見東漢“曹娥泣江”典故。長寧公主為唐中宗與韋皇后嫡女,李隆基誅韋后與安樂公主後,長寧公主隨駙馬杨慎交謫去绛州,後涉贓案,被褫奪公主身份,貶為庶人。斜封見“墨敕斜封”,指未經中書省而濫封的官吏。孫陽為伯樂本名。獻馘指古代割下敵人左耳獻捷。雀角鼠牙指興訟。伯嚭為吳王夫差時期的奸臣。虯髯客與扶餘國,見唐人傳奇《虯髯客傳》。鉗髡指犯人剃髮刑罰。浦志強被以七條微博入罪。正定縣即安史之亂中“為顏常山舌”之常山郡。古代多在秋季處決犯人,謂之秋決。焚裘典出晉武帝禁臣下用雉頭茸毛編織羽裘呈獻,並付之一炬。謝阿蠻為女伶,善舞《凌波曲》,為楊貴妃所賞識。赤車指收捕犯人的官吏所乘之車。
——寫於已未
儲安平二首
其一
多寡須臾入有無,衣冠化蝶證秦餘。危言早讖家天下,麟筆猶虛帝祚初。鉤黨遺巢疑覆卵,袞袍毓聖莫牽裾。捕蛇者說圭碑在,忍見荊溪獺祭魚。
註:麟筆即史筆。鉤黨即同黨。牽裾即進諫。獺祭魚指水獺性嗜殺濫捕。
其二
步韻陳寅恪先生五七年所作《丁酉七夕》
宮河庸詎度篷程,鶴去遺翎卜死生。報夢雞窗簽未解,覆蕉鹿玉塚初成。明皇鏡破分釵誓,僭黨煙銷折箭盟。赦後丹書餘幾子,金人刺舌穆咸京。
註:鹿玉指鹿角堅硬如瓊的下端。
乙未春夏
誅蛇徒賦大風篇,未是狂秦失鹿年。攘臂襴衫空寸鐵,同庚杏雨濺重泉。王師獵過五城去,玉律頒由九鼎鐫。隋苑放螢堪映月,鳳京春事久黯然。
鄧麗君二十年祭
其一
西子亡吳猶用兵,秋娘一闋已傾城。鴻溝遽見重瞳敗,叵耐銷魂是楚聲。
其二
下里爭傳白雪謳,笙歌翻上綠珠樓。小城故事飛鶯語,採罷紅菱始繫舟。
其三
乍聞海韻誦山青,一夜鐃歌杳戍亭。何日君來金馬堞,北軍荷戟過壕聽。
其四
又值春殤弔鬼雄,更誰郢曲泣殘紅。廿年多見侯方域,悵憶桃花扇底風。
故人六題
心武贈書
素冠囊稿與城焚,杜魄湘魂兩糾紛。泣到臨歧終解袂,別來裂帛不論文。自憑脂硯遺繩墨,直溯秦卿罪僭君。孔雀金裘非易補,石頭零涕奠晴雯。
註:解袂指分別。裂帛即裁帛修書,南朝江淹《恨賦》:“裂帛繫書”。繩墨指線索。
高朋招飲
古來取義即求仁,何必綈緗待等身。久客并州誠熱土,相逢海國孰遺民。半生緣共一壺酒,滿室春俱萬里人。醉眼龍蛇題皓壁,貫窗梅影幻耶真。
燕祥賜墨
柳老隋堤菰葦深,滄州石碣久埋沉。世囂時過失聰耳,哀大猶存未死心。懷璧懷沙雙抱甕,曰歌曰哭獨橫琴。巴人白雪宮商外,更遣朱痕上冷金。
註:邵燕祥五七年刺配滄州。冷金指冷金紙,泛指紙。
故人拜將
滄海珠成不暗投,從戎秉筆兩殷憂。李將軍遇高皇帝,辛幼安登北固樓。十五城難酬趙璧,三千乘枉佩吳鉤。東征西狩尋常事,慎莫芟夷到陌頭。
註:辛棄疾字幼安。秦昭王許以十五城換取趙璧而又無心踐約。芟夷指誅殺。
古華詩札
在昔綈袍今褐衫,燈花落又到瑤緘。幾曾寶曆笑驢墮,何似空樑逐燕喃。籬仰東皇青五柳,綸垂西海白千帆。逸民久有相如賦,狗監焚山不入崡。
註: 隱士陳摶乘白驢欲入開封,中途聞趙匡胤登極,大笑墜驢曰:“天下於是定矣!”狗監為為皇家看管獵犬的官職,漢代狗監楊得意曾向皇上推薦司馬相如。
石山來鴻
夢掩京東螢雪窗,卅年世事幾紛龐。風蕭易水沉燕石,雁唳汾亭起晉梆。商嶺白雲遮黛壑,陽關綠酒餞香江。食薇久矣孤山鶴,炎漢驕曹兩不降。
註:筆者昔時在京進修,鄰室學友有河北賈大山、山西韓石山。大山97年早逝。石山後與筆者聚首香港,話及往事,不勝感慨。
驚春題詠八首
褒國公
緹衣已薄亞夫營,俄報轅門殞將星。饒是兩朝曾柱國,拼將一死贖髡刑。上林未見龍鱗蛻,東市時聞虎血腥。義帝離宮簷草綠,恨無諡冊下彤廷。
鄂國公
別窯平貴未相忘,藍玉玄珠嵌梓桑。一自璽符歸少帝,遂憑雞犬罪淮王。冗員對列皆懸劍,三碗寧當不過崗。此去灞陵逢醉尉,千金悔鬻羽林郎。
蒼穹
穹頂凝雲久不飛,傳烽古堞換風旂。蒼天死後皇天立,夷使回時雁使稀。煉石憑誰分五色,占星何計著三微。堯湯盛極休橫議,自有囊封入紫闈。
緬北
白旆魂回起戰鼙,野人山潰一丸泥。夜郎亦有三藩亂,內政寧容列國稽。永曆遺黎頻顧北,慶豐宏略自安西。蒲甘可奈蘇姬在,莫遣蠻王息馬蹄。
註:蒲甘為緬甸古稱。
櫻花節
舊年花事逼官河,京邑歲來寒幾多。瞻朔雁難開柳眼,奈春冰尚染銅駝。長安不易居羈客,短紙聊憑記逝波。未待櫻塵盈紫陌,已將心骨酹紅螺。
學廟
杏壇春祭罷祆祠,獨向東風剪一枝。賜枕仙翁莊解夢,誨人槐館墨悲絲。早迎二聖皈中土,遴取孤忠奉北司。孔不到秦焉率禮,國朝血食在丹墀。
註:祆祠指西方傳入的宗教及學說。北司指內侍省。血食指祭品。
獵狐
符分北寺與南衙,大漢炎威騰羽嘉。甚憚龍津狐有黨,詎知兔窟鼠無牙。華夷蠟帛通關牒,劍履虞羅走檻車。最是絳帷多秘籙,卻疑淪佚晉侯家。
註:羽嘉為龍的始祖。鼠無牙見《詩經》:“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虞羅指獵網。
驚春
昭陵六駿老生鱗,賈傅回輿論過秦。非為尋梅蹊度嶺,只緣巢幕燕驚春。河曾半渡猶探石,帆已滿懸休問津。祭酒華胥催夢熟,賣花聲裡看迎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