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美国华人杂谈”独家发布。转载需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作为移民的我们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我们急需一位资深移民律师分析政策,回答疑问,并深度科普你的法律权利。
欢迎加入我们4月份在旧金山湾区举行的公益移民权利讲座,场地位置有限,需要RSVP,先到先得。旧金山资深移民律师主讲,深入解析当前移民政策的变化。讲座将围绕不同签证和身份类型,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包括如何应对执法部门盘查、如何保障出行安全等。活动结束后设有现场问答环节,讲座以英语进行,并提供普通话翻译。
时间:4月12日下午 2:45-5:00pm
地点: 斯坦福大学 (具体地点RSVP后邮件确认)
RSVP注册链接:https://secure.everyaction.com/9JySVChiC0aThqp2yCXsCw2 或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她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六名蒙面便衣特工强行带走,学生签证被取消,正面临遣返命运,而“罪名”仅是她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支持巴勒斯坦的文章。这起事件的理由牵强、过程恐怖,暴露了美国政府对异见国际学生的打压,也让在美留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与不安。
因言获罪:五名少数族裔学生的噩梦
鲁梅莎·奥兹图尔克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自川普上台以来,除了她以外,至少四名少数族裔国际学生因参与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被ICE逮捕或威胁驱逐,他们分别是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巴达尔汗·苏里(Badar Khan Suri)、郑允瑞(Yunseo Chung)和兰贾尼·斯里尼瓦桑(Ranjani Srinivasan)。而国务卿卢比奥今天下午(3月27日)表示,他已经以类似理由吊销了“超过300名”像奥兹图尔克一样的学生签证。
这些案例集中发生在过去一两个月中,凸显了川普兑现竞选承诺的决心——他在2024年竞选时曾多次抨击加沙抗议活动为“反美”行为,承诺将参与者驱逐出境。
鲁梅莎·奥兹图尔克:这位土耳其籍博士生因在大学校报《Tufts Daily》上与人联名发表支持巴勒斯坦、批评以色列的文章被逮捕。3月25日,她在学校附近被六名蒙面特工强行带走,签证被以“涉嫌支持哈马斯”为由取消,ICE正准备将她驱逐出境。她的律师Mahsa Khanbabai对《波士顿环球报》表示:“我们不知道她的下落,也无法联系她,没有任何指控被提出。”
马哈茂德·哈利勒:巴勒斯坦裔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作为2024年加沙团结营地的谈判代表,2025年3月8日在公寓被ICE逮捕。他的绿卡被撤销,律师Amy Greer对美联社说:“ICE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参与恐怖活动。”川普在Truth Social上称其为“激进的外国哈马斯支持者”。
巴达尔汗·苏里:印度籍乔治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25年3月17日因“传播哈马斯宣传”被逮捕,部分理由竟是其妻子为巴勒斯坦裔。他的律师Hassan Ahmad对路透社表示:“如果一位学者被视为威胁,那问题出在政府。”
郑允瑞:韩国裔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持有绿卡,2025年3月5日因参与Barnard学院抗议被ICE针对。法官已颁布临时禁制令。
兰贾尼·斯里尼瓦桑:印度籍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2025年3月5日因在社交媒体分享加沙内容被ICE撤销签证,最终逃往加拿大。她对CBS新闻说:“我不是‘恐怖主义同情者’,这完全荒谬。”
这些学生的“罪行”无一例外是言论或和平抗议,却被扣上“国家安全威胁”的帽子。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教授加布里埃尔·钱(Gabriel Chin)对《卫报》表示:“因政治活动针对移民学生的做法令人担忧,而且史无前例,最高法院早已确认合法居民享有第一修正案权利,可以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发表言论,而中东发生的事情就是公众关注的问题。”
然而,川普政府通过模糊的移民法条款和强硬的移民法执法,将言论自由变成了国际学生的“罪证”。
“近乎绑架”
鲁梅莎·奥兹图尔克是一名富布赖特学者,持F1学生签证,攻读儿童研究和人类发展博士学位,她被捕的过程令人毛骨悚然。
周二晚上,她出门和朋友们参加开斋晚宴,社区监控录像显示,当她在人行道上独自行走时,六名便衣警察包围了她,其中一些还戴着口罩。一名身穿连帽衫的便衣抓住了她,她尖叫起来。不到一分钟,警察把她铐起来并带进一辆没有标记的汽车。

一名邻居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一画面,他告诉美联社:“这看起来像是一起绑架事件。”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专门研究移民权利的法学教授安妮·赖(Annie Lai)表示,视频中的部分警官衣服上没有任何标志,无法表明他们是执法人员或政府官员。
视频中,一名警官说道:“我们是警察。”
“你看起来不像,”一名旁观者问道。“你为什么把脸藏起来?”
赖说,他们没有说自己来自国土安全部或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这一点令人担忧,并补充说,他们似乎没有在视频中说明为何将她拘留。
大多数警官都蒙着脸,或者在逮捕期间遮住了脸。
“这让人们觉得,自己可能被人抓走,却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切警惕,”赖说。
周二晚些时候,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下令政府不得在没有事先以书面形式通知法院的情况下,将奥兹图尔克驱逐出该州。但ICE的记录显示,一个与她同名同姓的人已经被关押在路易斯安娜州的一个ICE的拘留中心,而她律师表示不知她的下落,也无法联系上她。
奥兹图尔克的律师对CNN表示,国土安全部特工拒绝向律师提供拘留理由,ICE以“涉嫌支持哈马斯”为由撤销她的签证,但至今未提供具体证据。现有资料表明,奥兹图尔克并没有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只是去年在校报上与其他三名学生合写了一篇评论,批评校方对校园抗议活动的回应,但没有表达任何支持哈马斯的言论。据《纽约时报》报道,她因为这篇文章遭到了人肉搜索。
这种“程序缺失”在其他案例中同样明显:哈利勒被捕时,他的妻子在现场拍摄视频,却未能阻止特工的无证行动;苏里的律师称,ICE甚至未通知其逮捕的具体法律依据。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移民权利项目主任Lee Gelernt对《卫报》表示:“ICE的自由裁量权几乎不受约束,这使得它可以绕过法院,直接实施惩罚。”《华盛顿邮报》援引移民律师David Leopold的话:“这不是法律的执行,而是政治报复。”这种程序上的随意性说明,法律不再是正义的保障,而是权力的工具。
恐惧的阴影:国际学生的心理创伤
公民或许享有相对宽松的表达空间,而国际学生却因签证身份的脆弱性,成为打压的首要目标。
川普政府针对特定国际学生的行动还在继续:政府取消了一项长期以来保护大学和其他易受移民执法影响的政策;国务院正在启动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项目,帮助筛选和驱逐被认为支持哈马斯的外国人;对被政府视为反犹太主义或对美国表达“敌对态度”的行为,政府会发布全面的行政命令,威胁将其驱逐出境或提起刑事诉讼;川普正在向大学施压,要求它们实施更严格的抗议规定,否则就会失去联邦资助。哈利勒的律师之一萨马·西赛对《卫报》说,川普目前针对亲巴勒斯坦移民的行动是一次“测试”,看看法院是否允许他继续有针对性地驱逐其他活动人士。
这一切,令留学生开始担心自己在美国的前途——不止是令他们更加谨言慎行,而且他们在质疑,如果美国沦落至斯,留在美国的长期计划恐怕有必要调整。
《纽约》杂志采访了一个叫萨勒曼的阿拉伯裔研究生,他就读于纽约大学,去年在朋友的生日派对上与哈利勒有过短暂的会面。他说,因为这一面之缘,哈利勒被拘留的消息给自己的震动尤其大:如果他们连持有绿卡的人都能驱逐,那么他的F1学生签证能提供什么保护?萨勒曼应亲友的要求,不再在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的个人政治观点。不过,他在本月早些时候还是参加了一场要求释放哈利勒的抗议活动,然后又参加了另一场抗议以色列空袭加沙的示威活动。在朋友和家人敦促他采取措施隐藏自己的身份后,他戴上了口罩。“我不会在这件事上后退一步,”他说。
萨勒曼说,他的父母希望他安全并完成他的学位。他说:“他们也明白,我现在正处于人生的某个阶段,即使他们告诉我‘不要做这个’或‘不要做那个’,我仍然不会顺从。”萨勒曼目前计划飞往美国以外的地方参加他的兄弟姐妹的订婚,他知道这有风险,但他安排好了一名律师和紧急联系人待命,以防他重新入境美国时遇到问题。
目前,纽约大学、布朗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已经敦促留学生“非必要不出国”。美国政府在边境拥有比在境内更多的权力和自由裁量权,因此入境美国是一个尤其危险的时刻,与边境人员的一次互动可能会导致一个人被驱逐出境,并禁止多年内再次入境。
一些留学生正与川普政府正面交锋。康奈尔大学的英国籍冈比亚博士生莫莫杜·塔尔(Momodou Taal)本月与两名美国公民一起提起诉讼,指控川普用来打击亲巴勒斯坦活动人士的行政命令是在违宪地压制他们的政治观点。塔尔说:“现在的情况是留学生成了活靶子。我们不应该因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受到惩罚,甚至被威胁驱逐出境。”
哥伦比亚大学学生郑允瑞也已提起诉讼,此前移民官员试图将她驱逐出境,但没有成功。郑允瑞和哈利勒一样都是合法永久居民,政府也依据同样晦涩难懂的移民法,声称她的行为(她在校园静坐后被捕)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郑允瑞在学生抗议运动中没有担任领导角色,她和她的法律团队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希望在诉讼期间阻止对她的拘留,法官周二批准了这一请求。
这些案例显然让一些学生质疑自己的长期计划。就算他们已经在美国拥有了亲密的朋友圈,有了向往的事业,但他们也在思考,是否值得争取留下来,留在一个可能与他们当初的认识相比已经面目全非的国家。
美国社会对此反应不足。《卫报》评论:“当受害者是穆斯林或国际学生时,美国的道德义愤似乎总是打了折扣。”这种沉默助长了政府的肆无忌惮。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的学术自由和民主声誉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国际学生的危机,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叩问。
这五名学生的遭遇揭示了川普政府对特定国际学生的打压,也让“言论自由”在美国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幻象。如今,“今天ICE会上学生宿舍抓人吗?”这样的不安正悄然席卷留学生群体。从宿舍到课堂,从社交媒体到边境检查,每一次发言、每一次出行,都可能成为被盯上的理由。对于在美华人留学生来说,这种恐惧尤为真切——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谁能保证一次关于故乡的讨论不会让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
这种不安全感不仅威胁着国际学生的学术梦想,更动摇了美国作为自由灯塔的声誉。如果连表达观点的权利都被剥夺,留在这片土地的意义何在?抗争,是捍卫自由的唯一出路。无论是通过诉讼挑战不公,还是在沉默中发出声音,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是对这片土地曾许诺的理想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