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原创,授权“美国华人杂谈”独家发布。转载需征求许可,规范署名(公号名/ID/作者),违者必究
川普政府停止审理部分绿卡申请,引发移民担忧
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川普政府的指示下,已暂停审理某些类别的绿卡申请,理由是“需加强安全审查”。国土安全部称此举为“临时措施”,但未提供恢复时间表,引发移民社区焦虑。
法律专家分析认为,此举可能是川普政府更广泛移民限制政策的一部分,目的是减少移民数量,并加强对申请者的审查。川普在上一任总统任期内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当时移民局(USCIS)接到指示,要“用细齿梳”仔细审查每一份申请,这扰乱了移民局的运作。现在暂停审理,正逢USCIS刚刚重新理顺工作之时, 该局在其网站上的一份报告中称,2023 年申请积压将减少 15%,这是该局十年来首次减少积压。 去年,积压申请再次减少了 11.2%。
来源:NBC新闻
春假临近,美国大学警告国际学生避免旅行
据报道,美国多所大学近日警告国际学生,避免或重新考虑春假期间出国旅行,担心他们可能因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收紧而无法返回美国。
伯克利分校发言人向《旧金山标准报》表示,已建议“特定国家的学生此时避免旅行”,而旧金山大学也发布了类似指引,鼓励学生在政策明朗前暂缓出行计划。布朗大学更直接建议推迟国际旅行,此前一名布朗大学医生在回美时因签证被取消而受阻。这些警告源于对移民审查加剧的不确定性。
全美超过100万国际学生正面临旅行限制和签证的不确定性。布朗大学执行副总裁拉塞尔·凯里在一封邮件中提到,许多非美国公民的学生因联邦驱逐行动的报道而感到不安。一名21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表示,这一情况“100%影响了我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从学业到家庭探访都受到威胁,他因担忧未来选择匿名。AsAmNews还指出,一些国际学生因政治观点被川普政府视为违反签证规定,进一步加剧了紧张情绪。
来源:今日美国
吴弭登《每日秀》谈庇护城市
波士顿首位华裔市长吴弭(Michelle Wu)近日做客《每日秀》,与主持人钱信伊讨论庇护城市政策。吴弭坚定支持波士顿作为庇护城市的地位,强调这不仅是城市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对移民社区的承诺。她提到:“我们不能让联邦政策的反复无常摧毁家庭和社区的安全感。”
三周前,吴弭刚刚在一个共和党领导的国会委员会作证,该委员会正在调查波士顿和其他城市限制地方政府配合联邦官员民事移民执法的法律。
在《每日秀》中,吴重申了她向国会提出的观点——波士顿的移民法帮助该市成为美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部分原因是它让移民可以放心地与警察互动而不必担心被驱逐出境。她说:“如果人们害怕送孩子去学校,或者在需要帮助时不敢拨打 911,或者在真正有犯罪信息需要举报时不敢分享信息,那么每个人都会面临危险,无论你是不是移民,无论你是不是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六代还是刚刚来到这个国家。”
来源:Masslive
黄金德周:华人后裔与社区携手捍卫出生地公民权
随着川普政府持续攻击出生地公民权,旧金山多个亚裔组织于3月24日起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出生在美国:黄金德与公民权之战”活动,纪念黄金德案127周年,并呼吁保护这一宪法权利。黄金德是19世纪末在旧金山出生的华人,其1898年的最高法院胜诉确立了“出生地公民权”适用于所有美国出生者的原则。如今,他的后人Norman Wong成为这一议题的代言人。Norman在采访中坦言,他最初并未打算继承祖辈的遗产,但川普上台后针对公民权的争议让他开始回应公众的呼声,分享家族历史以支持这一斗争。
活动由华人权益促进会(CAA)牵头。诺曼的参与为活动增添了家族传承的温度,他虽自称“不是家族历史专家”,却愿意通过个人经历助力社区发声。
这场活动正值川普政府1月21日签署行政命令试图终止出生地公民权的背景下,该命令若生效,将剥夺出生公民获取护照、医疗和教育援助等权利,可能对社会、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华促会强调,这一政策延续了美国历史上对移民的排斥传统,如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诺曼对此感慨:“公民权问题时好时坏,现在虽主要针对其他有色族裔,但迟早会波及华裔、日裔、韩裔。”CAA呼吁公众签署请愿书、联系议员,共同抵制这一政策。
来源:华促会
司法部调查加州名校招生是否存在“非法DEI”行为
司法部民权部门已对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五所加州高校展开调查,查明其在招生过程中是否存在“非法DEI行为”,暗示这些学校违反了州法律和美国最高法院的先例,禁止在评估大学申请者时将种族作为考虑因素。
加州大学发言人发表声明表示,自 1997 年第 209 号提案(禁止在公立教育、招聘和签约中考虑种族因素)生效以来,加州大学就已停止在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斯坦福大学表示,最高法院裁定平权行动违宪后,这所私立大学将在 2023 年之后不再在招生时考虑种族因素。
来源:洛杉矶时报
吴恬敏新片《朋友》探讨好莱坞多元化的困境与突破
吴恬敏(Constance Wu)在新片《朋友》中不仅担任主演,还首次尝试制片人角色。这部影片聚焦跨种族友谊,试图打破好莱坞对亚裔角色的刻板印象。
尽管好莱坞在提高亚裔代表性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挑战仍然存在。吴在采访中提到,她曾因公开批评行业的不公正而受到攻击,但她相信,更多的亚裔演员、编剧和导演参与创作,将有助于改变行业生态。随着越来越多的亚裔故事登上银幕,好莱坞的多元化之路仍在继续。
影片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亚裔影人的挣扎:剧本曾被多家主流工作室拒绝,最终由独立平台接手。吴恬敏强调,观众支持是改变行业的关键,”我们需要用票房证明多元故事的市场价值”。该片预计将于今年秋季上映,被视为亚裔创作者争取话语权的又一里程碑。
来源:NBC新闻
韩国收养丑闻曝光:数十年的欺诈与身份伪造
《纽约时报》报道,韩国数十年的国际收养体系被揭露存在广泛欺诈行为,许多被送往海外的孩子并非孤儿,而是通过伪造文件从父母身边夺走。调查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约20万韩国儿童被送往美国、欧洲等地收养,其中部分案例涉及中介机构谎称孩子被遗弃,或直接篡改其身份信息。一些受害者如今已成年,他们通过DNA检测发现亲生父母仍在世,正试图揭开真相并追责。
报道指出,这一丑闻源于韩国战后经济困境及社会压力,当时政府和收养机构将国际收养视为解决“孤儿问题”的捷径。然而,许多家庭因贫困被迫放弃孩子,甚至不知情地被剥夺了抚养权。如今,韩国社会对此展开激烈争论,有人要求政府道歉并赔偿受害者,有人则认为应彻底改革收养体系。此事不仅暴露了历史伤疤,也引发对全球收养伦理的深刻反思。
来源: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