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吧”为招揽吧客和醉汉大炒谣言,要清醒不妨逛下“辟谣吧”

“造谣吧”要维持网吧有流量,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探索事情真相,搞些迎合消费者口味的谣言,既多快,也好省,恐怕这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时代的新常态。但这也不是”无药可解”,正因有众多“造谣吧”,就更需要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传播真相。
够了?川普还想再来一次

两位共和党内部人士最近出版新书,揭露川普和他身边党羽的秘闻,进一步披露1月6日国会暴动中川普发挥的作用。作者担心川普再次选举将危及美国民主,不过,让他结结实实再输一次又有可妨?
推翻大学招生中平权法案的律师,盯上了私人律所

布卢姆把目光投向了他的下一个目标:美国企业中基于种族的考量,包括在私企中已经十分常见的多样公平和包容性政策。
川普定妆照、生死符和三尸脑神丸

不同的人看了各有感受,但有一点趋同,就是这张大头照的表情让人不舒服。视乎你的立场,可用不同词语去形容,狰狞、凶狠、愤怒、仇恨、沉鸷……无论有无贬义,都不是美好词汇。
纽约、芝加哥和美国各大城市出现的“移民危机”是怎么回事?

自2022年4月以来,大约有10万移民来到纽约市,当中6万人现在还在该市。纽约官员将移民安置在200多家酒店和其他设施的庇护所系统中,而且还在迅速组建帐篷城并不断腾出其他场地。初来乍到的移民不仅需要住房,也需要基本的医疗保健,比如疫苗接种。新学期将至,预计逾万名学龄儿童将进入纽约的公立教育系统中,急需英语教育和其他服务。所有这些都给纽约市的社会安全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川普连续被起诉,拭目以待看《学徒》续集

如果各位前些年看过川普的电视节目《学徒》,可以把过去几年川普在美国带动起来的风云和明年的大选都看作是《学徒》续集,只不过这回可不是电视上口水花喷喷教人如何挣钱,而是拿着美国人的性命和美国国运在玩一场真枪真刀的博弈。
毛伊岛火灾:灾难级的应对,绝不会是近期唯一一次致命的野火

毛伊岛的悲剧已经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最致命的火灾。但遗憾的是,随着近年来气温上升,这肯定不是最近记忆中唯一一次致命的野火,也不太可能是最后一次。做最坏的打算,才有可能在未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
极端高温使工人丧命,但利益集团却说保护法律“似乎没有必要”

我家屋顶工程的最后一天,当天气温超过100华氏度。公共卫生官员敦促居民多喝水,待在室内,避免户外运动。但达米安和他的工人们仍然汗如雨下,烈日下站在屋顶上劳作。在我们的小区里,来来回回的车辆似乎只剩下了园林公司、快递和环卫车辆。他们与佛罗里达州的农场工人、佐治亚州的邮递员、凤凰城的送货司机一样,都在努力工作,使美国在危险的高温下,仍然能正常运行。从法律上讲,他们别无选择。但他们本应得到更好的保护。
华人的种族主义毒株从何而来

记得弗洛伊德被跪杀案,当时就见到那部分华人起劲数落受害者以前犯过什么罪。“坏人该死”的原始观念,在我当知青的五指山中,听说黎寨很久以前确曾有历史陋习,偷牛贼被割下人头插在尖桩上示众——那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深山老林里的故事。
不是公民,但可以投票:历史悠久的移民投票是否能再次成为主流?

不论如何,移民投票的政策赋予了移民群体全新的话语权。而当移民也可以参与地区政治的投票,人们可能会重新考虑入籍的需要。
川普百瓜宴,这个巨瓜摆上桌了

川普到华盛顿法院过堂,时隔两年半重返首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白宫已物是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川普喜欢金色,他入主白宫便将椭圆形办公室的窗帘灯具都换成黄金色泽,如今俗气“土豪金”消失了,1.6事件狂躁暴戾的川卫兵也不见了。
废除AA就像“在暴雨中扔掉你的伞”——大学AA案判决的少数意见摘译

尽管这个历史倒退的判决让几位自由派大法官痛心疾首,但她们还是坚信,社会正义将是最终的胜者。在少数意见的最后,索托马约尔大法官以昂扬不屈的姿态预言:尽管有法院今天的判决,“社会向平等迈进的步伐不可能永远停止。多样性现在已成为美国的基本价值观,体现在我们这个多样化、多文化的美国社会中,而且只会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