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废除排华法案80周年阻止历史重演

今天的美国与排华法案时的美国已不能同日而语。尽管仍有人留恋白人主导的过去,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民都认识到拥抱多元,实现多族裔共享民主是美国的未来。只要我们在思想上将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松绑,身份定位上明确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联系和区别,策略上选择在抱团取暖的同时联合各阶层,各族裔的正义力量,战术上通过积极参与将伤害华人权益的法案和政策防患于未然,扼死于程序,废除于抗争,华人社区就完全有可能,有能力阻止排华法案历史的重演。
勇救落冰青年的华裔竟是在“中国计划”下被起诉的芯片工程师

我们中的许多人,包括于浩洋,选择来到美国,是因为我们对美国的民主及其制衡有信心,而且我们也相信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地或我们的肤色,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和如何生活。我们作为个体,无法为中国政府负责,更不应该成为中美政府斗争的牺牲品。
《纽约时报》:美中关系阴霾难消,得州拟禁止中国公民及企业买房购地

最近几周,抗议者在休斯敦和达拉斯集会反对该法案,称此立法或导致反亚裔的暴力氛围恶化,也很容易殃及其他移民群体。
面对当下越来越不利的处境,我们美国华人该怎么办?

美国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将是我们的护身法宝。只有坚持这样的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出生国的“原罪”。可以说,我们的生死维系于此。
无需入狱,陶丰教授案件审判结果洗刷冤屈,还有多少学者仍在“间谍”阴影下?

大学对不披露信息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们应该证明提供给NIH的信息的准确性。许多学校多年来在执行披露规则方面都很松懈。甚至在一些大学,教师也许离开了数月,学校都没有注意到。但当时代改变时,这种信息披露的错误变成了可能是“间谍“的指控,其实对学术界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在保护美国科学的名义下,联邦机构反而驱赶了在不断创新的科学家。
《纽约时报》:针对中国的旅行限制让亚裔再次成为种族主义者针对的替罪羊

为什么政府不对XBB.1.5采取行动,反而把所谓的“中国变异株”视为必须阻止其进入美国的危险易爆瘟疫呢?这与2020年初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行的旅行禁令如出一辙,是一项种族主义政策,只关心从中国传出来的新冠病毒,无视将病毒从欧洲带进纽约的旅客。
天上谪仙,贬落凡间的杜宪最美丽

今日杜宪已非昔时之杜宪。当年她的脸庞写满时代感,而今变成了年代感。那是我最熟悉最难忘的年代,而这个年代已离我很远了。
来自湖南农村的华人律师和他的团队是如何打赢“微信禁令诉讼案”的?

在感叹朱律师和他的团队的勇气、智慧、和毅力的同时,我意识到微信禁令诉讼案的胜利不但为华人社区解决了通讯与社交上的燃眉之急,成为在美华人告倒美国总统的第一案,它更为如何应用美国法律制度维护在美华人权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真傻不是罪过,反智才是

以我所见,选择极右翼立场的华人,通常非驴非马,站姿有点别扭。对所谓“新冠大谎言”及其口罩、疫苗的矛盾心理,只是一例。这其实是好事,说明华人不那么反智,再极端也总有部分理性尚存。比如,右翼华人在反同、反移民、亲白仇黑方面比较趋同;但反堕胎积极性略低于原教旨宗教人士;而且右翼华人一般不否认地球气候变化,有点文化的都支持环保和清洁能源,即使不主张过于激进,但承认那是将要实现的未来。
九位美国好皇帝 | 今日美政(附音频)

没有人是完人,没有人是可以完全自律的。用 9 座无人可以制约的神,完全靠他们的自律来维护美国宪法的严肃性,是一种自我欺骗。
中国遇到大麻烦了? | 今日美政(附音频)

Pettis 教授为中国设想了很多经济转型的路径,包括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出口,转换投资模式等等。但最后他悲观地指出,似乎没有一条道路能够走通。唯一可行的,就是类似一种硬着陆,强行降低投资来降低债务。
南加教堂枪击案事件凸显在美华人社区的身份认同问题

在美国近年讨论比较热烈的反亚裔仇恨(Anti asian hate)问题,但是可以看到,亚裔内部也不是整齐划一,铁板一块。都是所谓的在美华人,其实身份,背景,政治立场都大有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